从疯抢到冷落 加拿大鹅净利跌六成,亚太地区业绩连续下降 这个冬天还能“御寒”吗

2022-12-05 19:33:00

bigo tv recharge

本应是羽绒服销售的旺季,但有着“羽绒服界爱马仕”之称的加拿大鹅,却在中国感受到阵阵寒意。

近日,加拿大鹅发布了2023财年第二财季业绩报告,截至2022年10月2日,加拿大鹅营收为2.77亿加元,实现了19%的同比上涨,但净利润只有330万加元,相比去年同期的990万加元,直线下降了2/3。

值得注意的是,2023财年以来,加拿大鹅在亚太地区的业绩已连续两个季度下滑。

而国产羽绒服龙头波司登却连续六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局面。波司登的毛利率还在2022财年达到了60.1%,这一数据甚至比加拿大鹅的59.8%还要高。

业绩惨淡:亚太地区销售连续下滑

近日,加拿大鹅发布了2023财年第二财季业绩报告,截至2022年10月2日,加拿大鹅营收为2.77亿加元,实现了19%的同比上涨,但净利润只有330万加元,相比去年同期的990万加元,直线下降了2/3。

财报显示,该季度加拿大鹅在本土加拿大的营收为5870万加元,同比增长25.2%;在美国的营收为7420万加元,同比增长20.3%;在欧洲、中东及非洲的营收增长最猛,8790万加元的收入,同比增长了24.4%。唯独在亚太地区,加拿大鹅的营收只有5640万加元,同比下滑了4.2%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这已经是2023财年以来,连续两个季度,加拿大鹅在亚太地区的销售下降。根据8月11日发布的2023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,加拿大鹅亚太市场收入下跌28.1%至1610万加元。

加拿大鹅方面表示,主要因预期相关限制将继续对业绩产生影响,全球宏观经济也存在重大不确定性。

不仅如此,加拿大鹅下调了2023财年的业绩指引,预计全年营收12-13亿美元,低于此前的13-14亿美元。

事实上,从去年年底开始,加拿大鹅的跌势已十分明显,从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1月2日收盘,公司股价已跌超70%。

加拿大鹅各地区营收图片来源:企业财报

Lululemon和波司登突飞猛进

在加拿大鹅在中国感受到阵阵寒意时,加拿大本土品牌Lululemon和国产羽绒服龙头波司登却在这片大市场上活得很好。

据报道,同样来自加拿大本土品牌Lululemon,在冬奥会亮相之后,中国大陆市场也迎来迅速增长,第二季度业务净营收同比增长逾30%,三年复合年增长率接近70%。此外,在中国大陆新开8家门店,总数量达到70家,跃居全球第二。Lululemon也在加码中国市场,不仅将其门店开设至北京、上海等一线城市,还进驻了南京、合肥、三亚、兰州等城市。

此外,国产羽绒服龙头波司登在国内市场也是突飞猛进。根据其2022财年(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)的业绩报告显示,波司登营收达到162亿元,实现了20%的增长,净利润20.6亿元,同比增长幅度也达到了20.4%。连续六年,波司登都保持着稳定增长的局面。

不仅业绩保持增长,波司登的高端化路径也走得越来越顺。从2019财年至2022财年,波司登品牌定价在1800元以上的产品占比分别为14%、27.5%、31.8%、46.9%,千元以下的平价产品占比更是只有个位数。波司登的毛利率已经在2022财年达到了60.1%,这一数据甚至比加拿大鹅的59.8%还要高。

虽然在产品价格上与“天花板”加拿大鹅相比还有差距,但波司登的毛利率已经在2022财年达到了60.1%,这一数据比加拿大鹅的59.8%还要高。

“羽绒服界爱马仕”怎么了?

加拿大鹅2018年进入中国,过去四年时间里,在大陆地区的门店数就达到了13家,占到其全球总门店数量的1/3。

虽然在财报中,加拿大鹅并没有单独披露中国大陆的经营状况,但从开店节奏中也能看出,中国大陆市场在亚太地区乃至加拿大鹅整体的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性。据悉,其计划在2023财年新开设四家专门店。其中西安SKP、天津万象城、青岛海信广场等三家专门店已经开业,第四家专门店位于成都,将在年底前启幕。

2018年年底,加拿大鹅进驻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北区时,引发疯抢。

据当时媒体报道,加拿大鹅开业首日低调异常,无典礼也无任何促销活动,但仍吸引了不少人的疯抢。据中国证券报报道,不少消费者在寒风萧瑟中排队等候近两个小时才得以进入店内,入店后依旧人山人海,仍需经过漫长的等待,才能进入服装选购区。

在开业不到三天的时间里,加拿大鹅店内所有热门型号,包括远征等系列产品就已全部售罄。

在此之前,加拿大鹅提早上线了天猫官方旗舰店,同样备受欢迎。据当时媒体描述,仅用了短短三个月的时间,加拿大鹅就已经拥有了超过31万粉丝,在双十一当天,仅用了70分钟的时间,就突破了1000万元的销售额。

据加拿大鹅当年11月份的第三季度财报,公司在中国的电商市场销售额增幅就高达149.5%。

加拿大鹅最早是以专业的御寒装备问世的,发展成为奢侈品服饰,也只是20年的事情。2017年,一件加拿大鹅经典的Trilliumparka售价是1002美元(含税),2022年涨到1495美元,在天猫旗舰店售价11000元——2013年贝恩资本以2.5亿美元收购了加拿大鹅多数股权,在资本加持下,加拿大鹅实现了“阶层跨越”。

然而,加拿大鹅迅速在国内走红的同时,各种问题也接踵而来。因虚假宣传加拿大鹅被罚的消息,也引发了争议。

据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调查显示,加拿大鹅销售的羽绒服内使用了蓬松度较低的鸭绒,鸭绒产品占所有产品的69%。就加拿大鹅销售产品横向对比,加拿大鹅以偏概全地称其产品所使用的羽绒“均含有Hutterite羽绒,这是优良且最保暖的加拿大羽绒”与事实不符,构成虚假广告行为。最终版罚款45万元,责令公开更正并停止发布。

如果说虚假宣传打破了消费者对加拿大鹅的信任,紧接着的售后“双标”事件让消费者对加拿大鹅的抵制情绪达到高潮。

去年11月有媒体报道,上海市民贾女士花费11400元在“加拿大鹅”线下专门店购买了一件羽绒服,结果衣服上商标绣错、缝线粗糙,甚至面料还有刺鼻异味。但当贾女士向商家提出退货时,却被告知,“所有中国大陆地区专门店售卖的货品均不得退货”。

这一消息爆出后不少网友表示欺人太甚,怒斥加拿大鹅的霸王条款。

央广网发布评论称:用地域来区别对待消费者,这样的“双标”,是满满的“傲娇”,必定不被中国法律所容。消费者权益的保护,也绝不是某个厂家一纸条款就能有“豁免权”的。

紧接着12月1日上午,上海市消保委约谈了加拿大鹅。

迫于多方压力下,加拿大鹅很快改口称在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况下,所有中国大陆地区专门店售卖的产品可以退货退款,但国内消费者对加拿大鹅的好感度一落千丈。

负面事件发酵后,加拿大鹅市值更是10天蒸发84亿。

这个冬季能拯救加拿大鹅吗?

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,2014年至2020年,中国羽绒服平均单价由452元涨至656元。大型防寒服企业成交均价突破千元,其中2000元以上的占比已经接近70%。

Nint任拓数据显示,今年单价1000元以上羽绒服贡献的销售额,超过了500-1000元价位段;且在各价位段中,1000元以上羽绒服销售额的同比跌幅中是最低的,体现出良好抗压性。在双11预售首日(今年10月24日,去年10月20日),销量TOP100羽绒服单品的均价,也由去年的975元上升到今年的1074元;单价1000元以上单品数量,较去年增加5个百分点。位居羽绒服鄙视链顶端的盟可睐(Moncler),也赶在双11开启前进驻天猫,并在双十一期间拿下超千万元销售额。

根据中国服装协会发布的数据,中国羽绒服市场规模2021年增长至1562亿元,2015-2021年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2.6%,预计到2022年,我国羽绒服市场规模将达到1622亿元。

与此同时,中国人的高端消费力更是不可小觑,根据贝恩咨询,2019年中国人奢侈品消费在全球占比33%,预计到2025年,这一占比将提升至40-45%。

“市场上充满了机遇和挑战,但我们需要具备战略眼光,专注自身准备,沉着以对。”日前,加拿大鹅中国区总裁李子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未来加拿大鹅会建立专业团队,实行本土化运营并了解当地的不同市场之间的细微差别。

综合中新经纬、东方财经、时代财经、新浪财经、金融界等

编辑:李周芳

责编:吴金明

审核:冯飞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Copyright© 2015-2020 龙泉便民网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