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后,上海商场人气恢复难

2022-07-05 18:02:01

免费福利TV在线看最火影视 https://www.fulitv.cc

疫情后,上海的商业有没有迎来“报复性反弹”,各大商场客流回归了吗?

为了摸清楚上海疫后商场恢复情况,小编走访了iapm环贸广场、K11、淮海TX、上海新天地广场、南京路步行街、印象城,这几个都是上海必逛榜上的商场,除了印象城是地标性商场,其余都是在上海市区核心商圈,在百年淮海路上商业丛林中打出一片天的特色商场,虽然都是定位中高端,但从商场定位、业态、运营思维以及细分客群都不太一样。

01商场空荡荡疫后不逛街

疫情常态化下,逛商场前扫码扫到麻木,逛商场后更是麻了,这还是我们熟悉的人声鼎沸、人气充足、人挤人的大上海吗?每家商场都是人少!人少!人少!

第一站

ipam环贸广场

高端综合性商场主打夜间消费

环贸上海人应该没有人不知道,环贸广场的出现让上海的购物都上了一个档次,招商的都是国际大品牌,虽然比不上国金IFC,但环贸也是各种一线大牌加持,比如Prada、LV、miumiu、Gucci等,它的整体规模更加时尚现代,引进的品牌不单单只有高端,还有个性。

然而环贸零售的店铺虽然都恢复营业了,但整体感觉冷冷清清,一楼高端奢侈品店,还有衣服、鞋帽、手表等零售店人流稀疏,人最多的地方就是苹果体验店,五楼餐饮店到了饭点因为不能堂食几乎没有人,五楼的一家店老板告诉我们如果下个月还不开放堂食,只能关店,从导引牌上我们已经看到有几家餐饮店已经关门了。

iapm环贸6.24am10:30

第二站

K11

将商业与艺术结合的博物馆零售业态

K11是艺术商场,依靠独特的艺术融合定位,避免了与周边商业的同质化竞争。艺术、人文、自然是三大核心元素,业态主要为美术馆、购物中心和餐饮中心。K11客群是注重品味,懂得欣赏的中端人群,风格注重轻奢、时尚和年轻化,所以引进的品牌没有寻求国际大牌撑门面,而是国内外一线品牌或二线品牌,小众但个性化,娱乐和配套业态占比很小。

疫情对K11影响较大,因为体量较小,业态简单并且餐饮比重较大,所以不能堂食对K11影响比较大,五楼特色餐饮仅有少数人订单,再加上,一楼有一整层展览由于疫情还处于闭馆状态,所以,整体逛下来,k11地上几层几乎没啥逛头,闭馆的闭馆,不能堂食不能堂食,整个商场内还是略显萧条,只有零星购物的人。但在地铁连接的B2层以小餐饮为主,饭点时间人还是挺多的。

K116.24am11:30

第三站

淮海TX年轻力中心

原华亭伊势丹定位策展型零售

淮海TX也在淮海中路上,凭借着重新定位的年轻力中心,打造策展型零售概念火爆整个上海。引进的品牌不管几线只要是潮牌或者新锐品牌,有些甚至是网站的首个线下店。与周边中高端商场不同,淮海TX的客群是95后,彻底走向年轻化。

因为淮海TX是策展型零售,重运营,重服务,所以淮海TX商业恢复的较为缓慢,除了零售能营业,其他餐饮、娱乐与体验业态都不能对外营业,比如艺术展、室内滑雪、咖啡店都没有开店,整体来看,人流量稀少,撸猫馆还开着,理发店的生意也不错,问老板疫情期间宠物怎么办,老板跟我们介绍说,疫情期间跟小猫咪们同吃同住,生怕饿着这些猫主子,还有几只疫情期间出生的小奶猫,可爱奶萌,这也算疫情下的希望与爱吧。

淮海TX6.24am12:00

第四站

上海新天地

原太平洋百货“新女性潮流社交目的地”

上海新天地走进去明显感觉有了人气,不同于环贸、K11,新天地的业态明显多了很多,新天地定位为女性潮流社交目的地,因为主打女性,所以在业态分布上,除了零售,还有服务及体验型消费,除了高档服装鞋帽品牌,还有美妆、萌宠、书店、画廊等业态,新天地里还有笑果工厂的小剧场,但疫情期间并没有开放,五楼才是餐饮,因为不能堂食,没有几个人。

上海新天地广场6.24pm1:00

第五站

南京路步行街

难以想象,南京路步行街有一天也会空空荡荡,看图你们自己感受下。南京路是外地人的南京路,在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的情况下,外地人还不敢来上海。更让人唏嘘的是,南京路上的地标性建筑美特斯邦威旗舰店关闭了!在南京路开了近15年,疫情前彻底倒下了。

南京路6.24pm2:00

第六站

南翔印象城

34万方超大综合性购物广场

从淮海路南京路出来后,本来没对印象城抱有希望,但最后发现南翔印象城的人却是最多的。主入口和地铁直达的门口有源源不断的人流进来,因为印象城太大了,分流进来后被分散的比较明显,但主要有休息区几乎都能看到人。南翔商场与以上四个不同的是,印象城特别的新,2020年刚开业,34万方超大综合性购物广场,在业态上还是能看出儿童业态占的比重较大,所以看见很多客人推着儿童车来逛商场,恢复堂食后印象城人气应该会快速回暖。

南翔印象城6.24pm4:00

02冷清的商场各有各的冷清

经过了几个月的疫情,上海的商场并没有出现所谓的“报复性消费“,反而对商场各个方面都造成了深度打击,人气萧条冷冷清清,但从每个独立的商业个体分析,我们又会发现,人少与人少的原因还不一样。

从这一次摸排,我们可以看出:

一:淮海路商场和南京路对旅游客群的依赖度高。淮海路作为街区沉淀上海百年历史,已成为旅游目的地,旅游客群的导入增加了商场的客群来源,疫情后旅游客群骤减,淮海路人流量至少少一半人,南京路上更为明显,而南翔印象城作为区域性商场,辐射本土区域内的人反而人流量最多。

二:小体量商业比较吃亏。对于小体量的商场来言,如果有200家品牌如果有20家调整也仅占十分之一,但对于小体量的商场而言,少量品牌调整,也会有较明显的观感。从2020年疫情后,就可以看出小体量项目的打击程度和恢复速度,都远高于大体量项目。一是人们因为疫情独处时间越久,越渴望大的商业体带来的热闹和繁华。二是,疫情后,大家相对出行的频次习惯也会减少,在这个基础上,会选择性的去更大的商业体。

三:在当下,家庭式购物中心或许更具有优势,业态丰富更有优势。环贸和K11的主要业态都是零售和餐饮,环贸零售占比高达72%,但由于定位高端受到疫情的冲击不一定很大,而K11则不同,疫情对它可以说是精准打击,一零售定位为中高端,中端零售不像高端、低端零售,受影响打击最大;二餐饮占比大,不能堂食扼住命门;三,体量小,有的店已经关门,后续引入的品牌都会对商场的整体布局产生影响。

整体一天逛下来,没有堂食还是比较难受,坐不下来停不下来,没有了烟火气的商场显得特别的萧条。上海最繁华的地方亦如此,那个我们熟悉的上海并没有回来,所以有人说商业的尽头是堂食。好在29号之后,商场的可以有序开放堂食,但魔幻的上海实现桌长制,以及用餐时长不能超过1.5小时,并限制人流量,就算开放了,短期内也还是难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。

同策资管

地产界专注资产管理研究平台

同策资管同策资管446篇原创内容

※为了不错过“同策资管”每一条有价值的内容,请关注并★星标我们!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Copyright© 2015-2020 龙泉便民网版权所有